
2025-07-06 08:24 点击次数:126
凌晨三点的新闻弹窗跳出来时,我盯着手机屏幕发了会儿呆,两小时前还说要彻底抹杀伊朗核设施的特朗普,此刻正对着镜头说伊以双方已同意停火,希望遵守。
而伊朗方面,原子能组织主席刚在社交媒体宣布核项目将重启。
这场景像极了看一场没有剧本的荒诞剧:前一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还在电视上警告若伊朗恢复核项目,以军将采取行动,特朗普跟着补刀重建核设施会被抹杀;结果第二天伊朗不仅没退缩,反而启动了搁置已久的核设施重启程序。
三方关系就像被抛进漩涡的陀螺,转得人头晕。
故事要从12天前的军事行动说起。
美国出动B-2轰炸机,对伊朗福尔多、纳坦兹、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发动空袭,宣称彻底摧毁其核能力。
伊朗没慌,反而提前通知美国袭击不会造成美军伤亡,这种操作多少让人意外,毕竟两国关系长期剑拔弩张。
更意外的是,特朗普接受采访时竟说感谢伊朗提前告知,是时候迎来和平了。
但和平这事儿,从来不是几句话能敲定的。
伊朗重启核项目的消息传来,以色列坐不住了。
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强硬派立刻指责伊朗违反停火协议,向以境内发射导弹,随后派出战机轰炸了伊朗一处军事设施。
特朗普事后在采访里倒苦水:我为这事彻夜未眠,一个电话才拦住以色列战机。
可话音刚落,以色列媒体就报道炸弹已投下,特朗普又改口:伊以双方都违反了协议,尤其是以色列,我都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。
这种上午说停火,下午就翻脸的操作,像极了特朗普的一贯风格。
但更值得琢磨的是,为什么三方总在打与谈间反复横跳?
先看伊朗。
这个国家这些年没少在国际博弈里玩平衡:一边和美国谈核协议,一边悄悄推进核技术;被袭击时嘴上喊损失惨重,转头就宣布核材料已转移。
6月25日,伊朗议会还通过法案,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;最高领袖顾问更直接放话:浓缩铀库存还在,游戏没结束。
可没过两天,伊朗外交部又说核设施严重受损,这前后矛盾的表态,到底藏着什么算盘?
说实话,伊朗的纠结不难理解。
它清楚美以的目标是彻底消除核威胁,但自己又需要核技术作为战略筹码。
所以被袭击时强调损失可控,是为保留谈判空间;改口设施受损,可能是怕美以觉得打击无效而再次施压。
这种打一枪换一招的策略,本质上是在夹缝中求生存。
再看美以。美国这边,特朗普的表态最耐人寻味。
安理会上,他宣称美军行动成功削弱伊朗核能力,可稍早前的情报显示,轰炸仅延缓了伊朗核研发进度数月;以色列更直接,内塔尼亚胡说军事行动已结束最重要一环,但转头又对加沙地带发动袭击,这种打完就跑,跑了又说没结束的做法,像极了在玩一场永远不会彻底结束的游戏。
最讽刺的是,三方都在宣称自己是赢家。
伊朗说成功结束战争,以色列说摧毁关键设施,美国说削弱核能力。
可明眼人都知道,真正的输家是谁?是那些在冲突中失去亲人的普通民众,是被战火波及的基础设施,更是本就脆弱的地区安全局势。
现在回头看特朗普的不确定性,倒成了这场戏最关键的变量。
他能在24小时内从支持停火变成威胁伊朗,也能在袭击后因支持率暴跌而突然改口下周与伊朗会谈。
这种摇摆,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在中东的尴尬处境:既想维持霸权,又不想深陷战争泥潭;既想拉拢以色列,又怕过度刺激伊朗引发更大反弹。
联合国安理会的场景最能说明问题。当美国代表在会上炫耀打击成果时,中方代表直接指出:美国才是伊核危机的始作俑者。
这句话戳破了多少伪装?这些年来,中东的战火、动荡、仇恨,有多少不是源于某些国家的单边行动?
现在的问题是,停火协议真的能维持多久?特朗普说冲突可能很快再次爆发,以色列已经在加沙地带制造新的事端,伊朗革命卫队则为指挥官遇害事件放话严厉报复。
种种迹象表明,所谓停火更像是一场战术暂停,各方都在积蓄力量,等待下一次博弈的机会。
说实话,我挺佩服伊朗的韧性。被袭击、被制裁、被威胁,却始终没放弃核技术研发。
但这种韧性背后,是对地区稳定的巨大威胁。
同样,美以的强硬也该有个边界,军事手段解决不了核问题,只会让矛盾越积越深。
最后想说,中东的和平从来不是靠某个人的态度转变就能实现的。
特朗普的不确定性或许能制造一时的戏剧效果,但真正的稳定,需要的是各方坐下来谈,而不是打打谈谈的循环。毕竟,战争没有赢家,对话才是唯一的出路。
Powered by 幸运快3大小单双口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